第(1/3)页 李百药笑呵呵道:“老臣惭愧,当年陛下与老臣说卿何身之老而才之壮,何齿之宿而意之新乎,又愧受陛下所封县子之名。” 李承乾道:“您也不用总说惭愧,孤希望唐人永远都是骄傲的。” 李百药低声道:“以后的人都会骄傲……骄傲的。” 小於菟道:“爹,爷爷说可以用饭了。” 让几个学子搀扶着李百药前去休息,李承乾这才抱着儿子出了文庙,重新回到队伍中用饭。 李世民问道:“与李百药谈过了?” 李承乾点头,“他的儿子李安期就在关中任职。” 李世民点着头用饭,注意力又放在了孙子与孙女身上。 当队伍就要离开文庙,一个年轻的学子快步前来,他身着长衫,躬身行礼道:“太子殿下,在下是老先生弟子李义琰,老先生有话让学生送来。” 李承乾站在车驾边,道:“请讲。” 李义琰道:“老师说他因前隋崩塌无力挽救,中原各地陷入混乱而惭愧,老先生因如今大唐的成就而骄傲。” 岁月一直都是无情的,李百药一直说着他的惭愧,而他的骄傲只是让弟子来转告。 李承乾颔首道:“知道了。” 李义琰再一次行礼道:“学生告退。” 文庙又恢复了来时的静谧,队伍再一次启程。 李承乾见到小於菟正在向父皇问当年李百药的事,他对这位与吐蕃使者几次周旋的事迹很感兴趣。 李承乾看着车驾外的风景不语。 贞观二十年,九月初,皇帝的车驾终于回到了洛阳。 一回到宫中,小於菟与妹妹跑着去见太上皇与许国公。 李渊笑呵呵地抱着孩子道:“你爷爷答应你当太子了吗?” 小於菟摇头道:“爷爷还没答应。” 李渊朗声道:“他还坐在皇位上不肯让,你要好好劝劝你爷爷。” 这孩子十分认真地点头道:“於菟会劝爹爹的,我还要执掌飞虎队。” “飞虎队?”李渊努着嘴疑惑道:“天下各道州府什么时候有飞虎队了?” “那是爹爹执掌的队伍,就连爷爷也不知道飞虎队是什么样的。” “是吗?”李渊诧异道。 “我将来要执掌飞虎队,我还登上了泰山。” 李渊笑呵呵道:“好,好,不愧是我李家儿郎。” 皇帝出行前往泰山封禅,春日出发,回到洛阳的时候已是入秋的季节。 回到洛阳之后,李世民与李承乾与长孙无忌三人处置着这段时间以来留下来的国事。 李承乾先要看看如今的京兆府,独自走到一旁的偏殿乾阳殿内,召见了许敬宗,颜勤礼,刘仁轨三人。 听着他们讲述着如今洛阳与关中的变化,两地皆是皇帝的基本盘,天子脚下就是帝国的中心,要成为最繁荣且最富裕的所在。 因此这两地的建设情况,李承乾极为上心。 颜勤礼又重新制定了在洛阳与关中落户的规矩,必须在两地的作坊劳作三年,交满三年的赋税才能继续落户。 刘仁轨也递交了赋税的减免之策,他觉得人们劳作一个月,让收入微薄的人上缴在作坊劳作所得的几百钱中再上缴市税,这是不好的,如此一来会让赤贫者的压力更大。 听到李恪不止一次说过刘仁轨的为人,这是一个爱民如子的人,当然了他在东征战场上也是骁勇的。 刘仁轨道:“殿下,臣以为可以增加富裕人家的赋税,减少赤贫户的赋税。” 一个会将自己的俸禄拿出来救济乡民的人,他当了京兆府少尹之后,也一样保持着这种作风,还是主张给赤贫户更好的条件。 李承乾颔首道:“有具体的章程吗?” 刘仁轨一时语塞,道:“还没有。” 颜勤礼道:“殿下,若真要按照刘少尹所言去办,需要对关中与洛阳的所有作坊进行查问。” 许敬宗道:“京兆府自立足以来都是迎难而上,从不惧怕烦琐又困难的事。” 李承乾颔首道:“如今国库富裕了,父皇也常说要与民休息,是该减少赋税了。” 三位少尹齐齐行礼。 李承乾正要开口,又有内侍站在了殿外,朗声道:“太子殿下,陛下有旨,半月之后动身回长安。” “孤知道了。” 内侍躬身行礼,小步离开了。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