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一个小吏快步跑来,道:“少尹,新丰乡有位老汉家的田亩被几个富家子弟踩踏了,说是刚种下了司农寺给的瓜苗。” 刘仁轨的脸色顿时铁青,翻身上马就来到了新丰乡。 一位老农正在田地里整理着瓜苗,有不少被马蹄踩踏坏了,还有一些没有被踩坏。 见到京兆府的官兵来了,一群乡民围上前诉说着。 只要是京兆府的人,就能给各县的乡民公道,这是许敬宗十余年间给京兆府立下的口碑。 刘仁轨还是佩服这位府尹的。 那位种瓜苗的老汉道:“他们是今年科举及第的人,说是要去当官的。” “有几人?” “十余人……” 刘仁轨对身后的官吏朗声道:“命不良帅拿人,全数拿下,一个都别漏下。” “那吏部那边……他们都是新晋的科举入仕的官吏。” 刘仁轨回头瞪了眼他们。 一众官吏见到这眼神,当即行礼,道:“这就去安排。” 只要京兆府要拿人,关中各县的村子都是官府的眼线,抓一个贼不算难,抓一伙人就更容易了。 刘仁轨安慰着这个老汉,道:“放心,我们京兆府一定将人捉拿,还要让他们赔偿。” 这位老汉穿着短衣,双脚赤黑,他一直行礼说着谢。 当天夜里,那一伙踩踏了瓜田的子弟就被押入了京兆府。 人是被蓝田县的民壮拿下的。 刘仁轨写了文书,让人赶在朝中各部下值之前送入了吏部。 翌日,这几个科举入仕的子弟就被吏部开革,踩踏的瓜苗是司农寺给的种子,还耽误了时令。 当刘仁轨见到了对方的家属来赎人,才知这些子弟是陇西门阀的人,他们在陇西横行惯了,长安可不会惯着他们,这一点杜荷与程处默等人就颇有感触了。 颜勤礼带来了中书省的意思,道:“这件事交给御史台了,派人去了陇西。” 刘仁轨朝着太极殿方向行礼,道:“陛下圣明。” 当天午时,刘仁轨亲自带着一袋铜钱给了老汉赔偿,这位老汉只觉得耽误了司农寺试种瓜苗,倒是对银钱不甚在意。 京兆府行事就是这样,要一直以乡民为主。 反观此刻的吐蕃使者们,好像唐人并不愿意让赞普安心治病。 鸿胪寺卿郭正一带着几个太医署的医官,走入他们的宅院内。 看着在场的一众吐蕃人,他转身又关上了门,道:“奉旨前来看望赞普。” 松赞干布起身行礼道:“多谢。” 张文仲先是一番询问,而后道:“现在咳嗽时胸腔会痛吗?” 松赞干布颔首道:“比以往好多了。” 禄东赞瞪眼看向其余的吐蕃使者,让他们不要开口讲话,也不要对大唐的官吏无礼。 张文仲思量了片刻,又道:“现在开始可以减轻药量了。” 禄东赞道:“赞普的病多久能痊愈。” 张文仲道:“需要再看一段时日,我们太医署的医官每隔三日都会来看望,平日里的饭食也清淡些,也不要急着回吐蕃,赞普如今若再回去,身居高原恐会加重病情。” 松赞干布道:“多谢。” 见几个医官陆续离开之后,郭正一接着道:“不知陛下的要求,赞普考虑得如何了?” 松赞干布沉默不言。 郭正一又道:“那就再多想想。” 禄东赞亲自送郭正一到了门外。 皇宫,武德殿外,李承乾陪着爷爷正在下棋。 李渊蹙眉看着棋盘良久,低声道:“朕的眼神越来越不好了,棋子都看不清了。” “孙儿已赢了。” 李承乾大声说着。 李渊侧耳一听,眯眼笑着。 爷爷上了年纪之后,不仅视力不好,现在的听力也越发不好了,但老人家的心态一直很好。 就像当初他老人家说的,看不清也好,放眼望去,满大街都是美人。 这何尝不是一件美事? 李渊喝下一口茶水,叹道:“听闻昨日二郎又带着一群老将军去打猎了?”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