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【事实上,身为君主的楚世昭更加清楚,楚济民的出身注定了他一定要支持西征。】 【在军功制度的推行下,军户们想要完成阶级的跨越,得到上升,就必须依赖军功。】 【而对内的清剿山匪,平定叛乱,所得的军功少之甚少,所以很多人内心都渴望继续发动对外的战争,以此来取得军功。】 【楚济民出身将门,他所结识的人,也大多是将门出身,以军功得名的杰出将才,所以为了维护他们这些武臣派的利益,楚济民必须支持对外战争,对于将领有利的主张。】 【反观楚济钺,凉州桓氏凭借着从龙之功,隐隐成为了新的名门,在燕然勒石,降服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后,桓盛早已失去了当年的进取之心,只想要维稳,保证桓氏家族的地位。】 【所以桓盛并不希望出现一些以军功自重的将领,凌驾于他头上的将军。】 【与其说两位皇子之间是夺储之争,不如说是大周王朝文武之间具现化的矛盾。】 看着楚济钺高达92点的内政能力,楚世昭很欣慰,这保底是一个守成之君,让他执掌国家不可能出现什么大错。 而看着楚济民四项能力都达到了80点的优良线,其中武力和统帅都达到了90点,这又让楚世昭陷入了纠结之中。 臣卡怎么用,楚世昭从来不在乎,谁有能力就让谁上,能力之外就看忠心和关系。 所以帮楚世昭干过脏活累活的桓盛地位很稳固。 不管现在怎么样了,桓盛在楚世昭继位之前,干了很多很多很关键,很重要的事情,尤其还是在楚世昭没有发家的时候倾力相助。 可儿子之间的斗争,跟臣子之间的斗争就不太一样了。 臣子可以随便罢免,甚至于处死。 楚世昭好不容易培养起来的儿子,他能随便罢免,甚至是找个理由弄死吗?弄不好,为了拨除他的党羽,还要杀一批有能力有才华的大臣。 等于说是让楚世昭做个选择题,是要扶持文官上位,还是扶持武臣上位,而选择了一方,那么另一方就得全部踢出局,以免出现更大的内乱。 这一点,他不如汉武帝远甚。 现在这情况,楚世昭的压力上来了。 比五龙同朝更恐怖的情况诞生了。 一个儿子朝着宋仁宗、明仁宗发展,一个儿子朝着汉武帝、永乐帝发展。 这俩要是打起来,那还得了?!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