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“晋王殿下,我知道你心中在犹豫些什么。”桓盛语重心长地说道:“但是这些曾经身为大周子民的百姓,同样也在毁掉其他人的家园。” “难道殿下以为这些农民跑到了其他地方,会怜惜那些曾经跟他们同为农民的百姓吗?” “殿下以圣贤度人,未免太可笑了。” “人性本恶,抢的东西只要不是自己的,他们就不会觉得自己有错。” “这些地方的农民打到青州去,殿下不会以为他们不会抢走青州百姓的粮食吧?” “没错,他们是受苦了,是受累了,他们是曾经的受害者,但是不能因为受害过,就可以向其他人施暴,然后再拿出一幅‘我也是迫不得已’的样子卖弄。” “人是会变的。”桓盛语气认真地说道:“殿下,我们该解决的是,避免以后的子民受到同样的苦难,而不是为了已经发生的事情去反思。” “从他们起事,反抗朝廷开始,他们就是暴民,就是乱军,为了生存,他们什么事情都能做得出来。” “您现在所做的事情,是在保护其他百姓不受到这些暴民的侵害,这难道不是正义之举吗?” 楚世昭心里的芥蒂,在桓盛说下来,终于是解开了不少心结。 “以我的意思,还是先围住这些以贼道为首的乱军,饿他几天,到时候拿粮食囤积在城外,诱他们出城投降。”楚世昭思量许久,定计道。 桓盛心里知道,楚世昭还是不忍心向这些人动粗,以楚世昭带来的这批北府军的精锐,平定这些乱军,是轻而易举的事情。 用这种围城不攻,消耗城内粮草的办法,还是桓盛之前那套策略。 既然楚世昭不想对这些乱民动手,作为臣下的桓盛也没有太大的办法。 只有见到了这些乱民最丑恶的面目,桓盛认为楚世昭才会狠下心来动手。 出身于凉州的桓盛见过太多太多这样的乱民护食而杀死同伴的模样。 颍州城。 白衣道袍的张正隽看着身旁的义军将领,低声问道:“军中还有多少余粮。” 朱敬面色灰沉,压低声音道:“怕是不足三日了。” “城外官军围而不攻,这是想饿死我们啊。”张正隽将手放在身后,负手道:“明日,领军突围。” “军中无粮,士气不佳,恐怕.突围出去,也很难成功。”朱敬脸色难看道。 刚刚起事成功的时候,张正隽带着底下的义军,先是打开了城内的粮仓,又将当地的乡绅豪强抢了一个空。 钱财、粮食用于大补,接连一月如同狂欢般的消耗,早就让这些粮食吃了个干净。 而本来张正隽是想要遏制下面义军吃粮的速度,但是他完全管不住这些饿疯了的义军,更加糟糕的是,张正隽想要占领这些地方作为根据地,让这些义军恢复生产,都很困难。 很多人都觉得抢了这些地主的粮食,已经够他们一阵日子用了,继续种地的话,来不及收粮,官军就要来讨伐他们了,所以都是装模作样听候了一下吩咐,实际上完全没有几个人是真的在种地。 朱敬所说的士气不佳,不是没有勇气打仗,是很多人都觉得大周王朝的官军会诏安他们,到时候只要投降就行了,根本犯不着拼命。 这是吃饱了,就不想动了。 “他们觉得自己杀了人,造了反,还能全身而退?”张正隽读过书,也识字,所以有时候他真的很不理解这些人的想法。 “是他们听闻这次派遣过来平叛的是晋王楚世昭。”朱敬很干脆地说道。 “晋王有一篇治安疏,天下闻名,大家都认为晋王是讲公正讲公道的,所以觉得投降他也没有什么问题。” “而且晋王刚刚和匈奴人血战,赢下了休屠王,以他的本事,我们很难应敌,没必要抗争到底.于是” 朱敬的话没有说下去,但张正隽听得出来底下这些义军对于这仗不仅是没有信心那么简单,是他们就没想过怎么打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