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户部尚书崔瑾缓缓走出,行礼。 “陛下,臣以为北凉王兵败濮阳,我军损失不小。” “当务之急,应尽快派兵往南橘城,守住郑州的最后一处堡垒。” 崔瑾乃清河崔氏出身,军务上很少提意见。 不过今日崔瑾却一改常态。 “另外,北凉王徐牧丢了濮阳,臣认为北凉王不宜继续统领北境的防务!” 梁帝徐天德的眉毛微微一挑,却没有说话。 兵部尚书陆放立刻站出来,反驳崔瑾。 “崔大人,北凉王虽丢了濮阳城,但纵观北凉王去郑州后。” “新乡败王离,尸乡败拓跋延寿,擒血狼妖族少主。” “与敌军鏖战于濮阳多久?若不是天降大雪,北魏皇子有‘三江宝瓶’,濮阳怎么会丢?北凉王的指挥没有一点错处。” “陛下,万万不可换将啊!” 都察院左都御史杨莲,闻言站出来。 “陆尚书,都说换将如换刀,北凉王执掌北境战事后。” “他可曾收复失地?可曾夺回一座城池?” “没有!北凉王连一座城镇都未夺回。” “陛下,臣同意崔大人的看法,北凉王不宜继续坐镇北方。” 兵部尚书陆放气的脸色涨红。 北凉王不拘泥于一城一地的得失,歼灭了联军的东路军。 还挫败了联军的西路军,稳住濮阳城,这战绩还不够辉煌? 陆放还欲争辩,梁帝徐天德幽幽说道。 “大将军,裴相,你们怎么看?” 徐天德最倚重的文武,还是裴坚与姬康,故他们的意见尤为重要。 姬康沉默片刻,行礼道。 “陛下,当务之急应紧急调派京军,前往南橘城稳住军心。” 一提起动京军,梁帝徐天德眉头微微皱起。 “京军要戍卫京城,不宜动。” 姬康毕恭毕敬地说道。 “蜀地的战事如今平复,龙虎山入蜀地向‘红衣教’讨要说法。” “重创‘红衣教’四大傩将,有鬼门关守住入蜀地门户。” “蜀中可以放缓,调集镇守鬼门关的精兵部分往京城。” “如此,京城的安危当无虞,陛下,京军轻易不可动,但如今是非常时刻!” 梁帝对京军的调动极为谨慎,如今京军还剩下五万人。 再调动京师的安危可就没有保障了,但姬康说得确实在理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