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院试的文章虽然还没有正式公布于天下,但秦州府乃至整个秦州路的大官,都已经得到了陈浪的这篇文章。 他们看着这篇文章,夜不能寐。 事情来得太忽然,让所有人都始料未及。 随着萧郁回归内阁,商党被清扫一空,这天下官场似乎已经回到了士林党的手中。 可这篇文章……却被点成了院案首! 虽说只是地方岁试,影响仿佛没有那么大,但谁又能保证,这篇文章的背后,没有点别的什么东西? 如果真的有,那么另一个问题,就摆在了这群官员的面前。 这个问题,叫做站队。 官场站队,是一个大学问。 有不少官员,才学、手腕极其平庸,可靠着敏锐的官场洞察力,在每一次站队的时候都选择正确,最终一路平步青云。 还又有很多官员,才华横溢,一心为民,就因为站队错误,大好年华就回家养老,一生都郁郁不得志。 好在眼下的局势,相比于几年前要明朗许多,就算这篇文章的背后,是商党的反扑,但内阁终究还是已经全归士林党了嘛。 所以大部分的官员在经过一夜的纠结后,都做出了自认为正确的站队决策。 到了第二天清晨,无数的奏章从各地的驿站出发,以八百里加急的方式,向着京城涌去。 京师。 随着陛下重新启用萧郁,整个皇城焕发出了新一轮的勃勃生机,仿佛一切都在向着更加美好的未来发展。 今日廷议,有大臣上奏,说巴蜀地区爆发蝗灾,农民损失惨重。 陛下立刻颁布诏令,从国库抽调两万两白银用于救灾,同时受灾最严重的几个州县,免除一年的赋税和徭役,让老百姓可以毫无负担的投入到耕种之中。 这样的善政,从内阁由士林党接管后,已经出现了不止一次,不止两次…… 京师内的读书人得知消息后,都一个赛一个的振奋,他们在茶馆、酒肆这些地方,毫无顾忌的谈论着朝堂之事,觉得萧郁萧学士的回归,不仅把国家拉回了正轨,还让皇帝承认了错误,其功绩能与上古圣贤相提并论了。 廷议结束后,天子回到养心殿静养。 纱幔之后,这位刚过天命之年的帝皇,一改在廷议上的和气,变得无比阴沉。 这份阴沉,也让整个养心殿的气氛,极其的肃杀。 殿内的随侍太监,一个个低垂着脑袋,连呼吸都尽量放轻,生怕动作稍大,就惹来杀身之祸。 “陛下,秦州路通判崔岩崔大人,殿外求见。” 天子微微挑眉,淡然道:“宣。” “宣,崔岩觐见!”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