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武英殿。 洪武大帝最近无精打采,将近年关,寻常人家已经置办年货,准备新年的到来。 可身为大明的掌舵者,他还要考虑的事情太多太多。 春耕将近,要为流民们分拨天地,下发良种。 春天代表着希望,对草原的牧民而言,确实青黄不接的时刻。 这些游牧民们,大概率会南下打秋风。 老朱则已经考虑新年过后,对漠北再次用兵。 “咱将兵权给了蓝玉,他能够胜任?” “老十七帮忙赈灾山东三府,朝廷剩下了四十万两银子,能够维持多久的军饷?” “景隆多次提出想要北征,是否要让他和辉祖前去历练?” 朱元璋叹气道:“咱已经老了,若是能在有生之年,将北元打残打废,后世儿孙的日子,应该会好过不少。” 为了大明的将来,老朱废寝忘食,他在脑中不断盘算,蓝玉的行军路线,以及北元的阻击。 “父皇,我将十七弟带过来了。” 朱标躬身行礼,一旁的朱权则在打着哈欠。 毕竟有个爱早起的老爹,不是什么好事。 他起来了,想要见人,你便必须早起。 朱权自认为还是大明的花朵,需要充分的睡眠,才能够茁壮成长。 “你个逆子!咱每日起早贪黑,你倒是睡得香!” 老朱心里越来越喜欢朱权,兴许是每个父亲的通病,不骂上儿子两句,就怕他骄傲自满。 “儿臣能睡大觉,还不是有您这样的父皇?” 一句马屁,润物细无声。 既夸赞了朱元璋的英明神武,也委婉地表达,自己偷懒,全因有父皇扛下所有。 “油嘴滑舌!” 老朱笑骂一句,一肚子火气尽数消散。 “你们兄弟二人,给咱出出主意。” 老朱看向朱标和朱权,笑道:“景隆和辉祖,都是咱看好的后起之秀!以后定会成为标儿的臂膀,也是老十七的战友!” “蓝玉明年,还要进攻漠北!咱想让他们二人,跟随大军历练一番!” 朱标闻言,心中大喜:“景隆和辉祖都是名将之后!跟在蓝玉身边,定能够飞速成长为一代名将,这可是好事!” 老朱满意点头,父子二人,可谓是想到了一起。 李景隆那是实在亲戚,哪怕血脉没有其父近,也算是半个宗室。 至于徐辉祖,其父徐达跟朱元璋的关系,自不必多说,从小的玩伴,情同手足。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