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武英殿。 老朱闭目养神,任由内阁处理政务。 一封来自淮安知府的奏折,引得内阁不知所措。 首辅李善长来回踱步,额头流下豆大的汗珠。 若是此事处置不当,他们内阁几人,便可以告老还乡。 “李阁老,您快说说该如何是好吧!” “是啊!都不跟朝廷打个招呼,便直接砍了!” “霸道!忒过霸道!咱们这位宁王,当真是惹祸第一名!” 内阁学士们叽叽喳喳,如同市场买菜的妇人。 砰! 李善长怒拍桌案,训斥道:“汝等如此聒噪,成何体统?我大明有理,怕什么!” 说罢,李阁老手拿奏折,直接去了文华殿,去找太子殿下相商。 “斩杀扶桑亲王,消灭三千扶桑武士……” 看到奏折内容,朱标也不由地倒吸一口凉气。 这位十七弟,向来待人宽厚,如今却对扶桑人下手狠辣。 “吾弟,没有受伤吧?” 李善长愕然,随即笑道:“太子爷放心!宁王殿下单骑斩将,仅率五百人,便大破三千敌军!” “海州百姓,都要为宁王立庙祭拜。” 朱标大袖一挥,俨然大权在握,“此事,由孤向父皇禀报!你们不必过问了!” 李善长躬身行礼,离开了文华殿。 “不愧是吾弟,倭寇不杀,还留着过年不成?” —— 曹国公府。 李景隆倒吸一口凉气,苇名一成与北条宗政曾经说过,会派遣一名亲王和三千武士,对他效忠,听他差遣。 可淮安府的事情,如今闹得百姓皆知。 大家听说宁王直接斩杀扶桑亲王,就差放鞭炮庆祝。 街头巷尾,都将这位宁王当做了抗倭英雄。 “混账!” 李景隆气急败坏,“三千武士,还未听本国公一句调令,就被一窝端了?” 李增枝站在一旁,低声道:“大哥……幸亏那亲王没来到应天府!若是让皇上知道,咱们也要遭殃!” 按照李景隆的构想,三千武士平时在海上,一旦应天府有变,可以尽快前来支援。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