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北平距离大宁并不远,可朱高炽这般急行军,还是让两千燕山铁骑苦不堪言。 “咱们这般,不过是走个过长,世子殿下何必着急?” “嘘!世子殿下与宁王一向交好,听说他的腿疾便是宁王医治。” “咱们燕山营的弟兄虽然骁勇,可两千人也不足以影响战局。” 朱高炽紧皱眉头,这就是大明藩王制度的弊端。 边塞士兵知藩王,却不知朝廷。 同为朝廷军队,前去支援乃是天经地义。 自己人却在勾心斗角,这一幕不仅在父王身上看过。 就连秦王叔和晋王叔也是如此。 每一次北伐,生怕自己的军队受到损伤,总会小心翼翼。 美其名曰将功劳让给朝廷主力,藩王在旁协助。 “皇爷爷这一步,当真是后患无穷。” 朱高炽心中叹气一声:“倘若后世子孙,出现野心勃勃之辈,边军便是他们手中的利刃!” 猛将起于行伍,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。 以京营那般养尊处优的大爷为主力,焉能与常年驻守边塞,跟鞑靼瓦剌激战的边军相比? “朝廷的中央军,明明有最好的装备,最好的粮饷!” 朱高炽叹气道:“待我见到宁王叔,定要请教他老人家。” 回想到朱权跟自己,还有朱允炆一般年纪,朱高炽不由地会心一笑。 他对这位叔叔,是由衷的感谢和钦佩。 父王不喜欢他的体型,更不喜欢他的性格。 反观能征善战的二弟朱高煦,肆意张狂的三弟朱高燧,更得父王欢心。 可宁王治好了他的腿疾,凤阳演武拖住朱高煦,给了他表现的机会。 也令朱棣重新认识了这位其貌不扬的长子。 “有恩必报,方为仁!” 朱高炽大呼一声:“继续急行,不可有半点懈怠!斥候尽快打听咸湖的下落!” 王世子发号施令,加上张辅支持,燕山铁骑很快便依令行事。 —— 咸湖。 三千血染甲胄的明君,赫然在宁王的率领下,对三万鞑靼骑兵发起了冲锋。 双方冲锋过程中,宁王抬起左手,身后大军当即会意。 会挽雕弓如满月! 无数箭矢形成了第一阵攻击! 箭雨侵袭而来,鞑靼人还手不及,便有无数人中箭。 鬼力赤更没有想到,明君竟然有这样一支擅长骑射的骑兵! 跟朱权的士兵相比,仿佛对方更像是蒙古铁骑!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