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四十八章:冬季限定-《六零国营小饭馆儿》
第(2/3)页
她现在的水平看原版英文读物到不算特别困难,但像《我们》这样的书涉及的时代历史背景太多,她也必须得啃着。
所以有些不懂的地方她都用笔记录在红旗本上,再标注好哪页哪行,明天白天问方遒就是了。
徐樱一夜好眠,第二天也比方遒和方向阳起的早,早早去厨房和杨花儿一起边做菜,边商量了换冬季菜谱的事儿。
现在还不是食材丰富的年代,而徐樱虽然会种地,也知道搭大棚的原理,但她既没金手指也没空间,一搞不来原料,二不懂实践,不可能花大价钱去建个温室大棚出来种反季蔬菜,就只能在现有的食材上做花样。
这大半年她去过国营饭店,也让方向阳给她讲过些省城饭店的经营方式,发现所有饭店对食材短缺的解决方式都只有两种,一种是售卖固定一年四季都有食材的单一食物,比如徐樱早先提过的省城面食馆、烤鸭饭店,常年卖得永远只有那几样,跟季节没大关系。
一种是提前储存,这种一般是能做席面菜的大饭店,规模大、资金来源多、进货渠道广,能保证永远都有食客想要的吃食供应。
这两种方式徐樱觉得都有弊端。
第一种自然是容易吃腻,本来收入少,食客的消费欲望就不高,当然不可能总买一样的东西吃。
第二种她们饺子馆儿没那规模本事,也绝不可能有。
何况眼下还有个最重要的大问题,饺子馆儿生意好,变成国营以后赵桂竹还给申请了旁边那间门面房,稍微装修了一下,过了年就得营业。
到时候地方大了,聂绣儿和陈芳芳都得在后厨上手,否则杨花儿根本忙不过来。
两个半生手上,还去做新菜,那简直不可能。
所以徐樱想了个办法,就是学国外的餐厅,提前搞季节限定,甚至节日限定。
节日限定好说,元宵节卖元宵、清明节卖青团、端午节卖粽子、中秋节卖月饼,总之以增加销量为目的,只在节日里推出。
季节限定复杂一点儿,每个季节她都根据食材研究一次新菜单,新菜单尽量参照老菜单,简单易学突出季节食材为主,也用不着卖多大的情怀,主要就是把食材运用好,在不涨价的前提下让食客花更少的钱吃的更好更饱就行了。
这样他们既有新菜,又不至于因为俩半生手做不好而流失客人。
在上次开会的时候提了这个想法以后,赵桂竹就连连为她叫好,饺子馆儿的其他人虽不至于完全都懂,也都觉得稀奇有意思,全都双手赞成。
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