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许大茂举着手机拍画纸:“家人们看这画!咱院的日常全在上面了!这要是印成书,绝对火!我先预定十本!” 三大爷:“预定得交钱,一本二十,十本二百,我先给你记上,出书了从你稿费里扣。” 许大茂:“三大爷您这是趁火打劫啊!” 傍晚,夕阳把院里的影子拉得老长。小宝举着风筝在院里跑,风筝终于飞起来了,带着铃铛“叮当”响,飞到槐树枝桠间,像只彩色的鸟。 “飞起来了!飞起来了!”小宝仰着头跑,辫子甩得像条小鞭子。 弟弟跟在后面,举着自己的画纸跑:“我的风筝也飞了!在画里飞!” 槐花坐在石桌上,往画纸上添颜色,给夕阳涂了层金红,给风筝尾巴加了点亮黄。 远娃在给自行车链条上油,“滴答滴答”的油滴在地上,洇出小圆圈。 傻柱蹲在鸡棚前,往里面撒了把玉米,鸡“咯咯”地抢着啄,翅膀扑腾着打在新糊的窗户纸上,“噗噗”响。 张奶奶和李奶奶坐在廊下,张奶奶给李奶奶试新围巾,枣红色的围巾围在脖子上,衬得两位老人的脸红红的。 “真好看,”李奶奶摸着围巾,“比我年轻时的红绸子还软和。” 张奶奶:“傻柱媳妇眼光好,说这料子是桑蚕丝的,戴着不扎脖子。” 三大爷在石桌上算着什么,算盘珠子打得“噼里啪啦”响,时不时喊一声:“出书成本八百,印一千本,每本成本八毛,卖二十,净赚一万九……” 许大茂举着手机对着夕阳拍:“家人们看这晚霞!红得像槐花的颜料,金得像傻柱的斧头!咱院的日子就像这晚霞,一天一个样,天天都新鲜!” 张爷爷背着竹筐从外面回来,筐里装着些野栗子,栗子壳上还沾着刺。“快尝尝,后山摘的,甜着呢。” 小宝跑过来,拿起个栗子就往嘴里塞,被壳扎了下,“哎哟”一声。 张爷爷笑:“傻小子,得剥壳。我给你砸开。” 晚饭的菜摆了满桌,腌萝卜条脆生生的,南瓜泥甜丝丝的,还有盘炒青菜,绿得冒油。傻柱从店里带回来只烤鸭,油光发亮的,引得小宝直咽口水。 “快吃,”张奶奶给每个孩子碗里夹了块鸭腿,“吃完了早点睡,明天还得上学。” 小宝啃着鸭腿,含混不清地说:“明天还放风筝!二柱子说他爸要带我们去河滩,那儿的风能让风筝飞到云彩上。” 弟弟:“我要把我的画带去,让风筝带着画飞,像给云彩送礼物。” 槐花:“我要把河滩的样子画下来,王编辑说书里可以加几页外景,让读者看看咱院外的风景。” 傻柱:“那我明天早点起,给你们烙几张葱花饼当干粮,河滩离得远,中午回不来。” 远娃:“我骑车带你们去,正好试试我这自行车,刚上了油,跑得肯定快。” 三大爷:“去河滩得算好时间,早上八点走,下午四点回,正好八个小时,路上来回俩小时,玩六个小时,划算。” 许大茂:“我也去!我要直播放风筝,让家人们看看咱这天然游乐场,比城里的公园强多了。” 张奶奶:“都去都去,热闹。我给你们煮点鸡蛋带着,饿了吃。” 夜里,院里的灯亮了,暖黄的光裹着饭菜香,飘向远处。槐花趴在石桌上,给下午的画添了最后一笔——给小宝的风筝上加了个笑脸。 远娃在收拾明天要带的东西,把风筝线轴、画纸、水壶都装进包里。 傻柱在磨斧头,“沙沙”的摩擦声在夜里格外清。 三大爷的算盘珠子响了最后一阵,然后院里就静了,只有鸡棚里偶尔传来几声鸡叫,还有远处的狗吠,一声一声,衬得夜格外静。 月光透过槐树叶,在地上洒了片碎银。槐花把画稿收进书包,打了个哈欠。“张奶奶,明天会是晴天吗?” 张奶奶掖了掖她的衣角:“肯定是晴天,你听这风声,刮的是东风,东风一刮,准晴天。” 槐花点点头,看着天上的星星,忽然觉得,这院的日子,就像这星星,一颗一颗,亮得踏实,亮得长久。明天的河滩,明天的风筝,明天的画,还有将来的书,都会像这星星一样,慢慢亮起来,闪着暖融融的光。 天还没亮透,张奶奶就摸黑起了床。灶房里的水缸泛着青幽幽的光,她舀了瓢水倒进锅里,火柴擦着的瞬间,火光在她满是皱纹的脸上跳了跳。“今儿得早点烙饼,”她对着空灶房念叨,“孩子们要去河滩,路远,得带够干粮。” 远娃媳妇被锅碗瓢盆的响动吵醒,披了件衣裳就往灶房走。“张奶奶,我来吧,您歇着。”她接过擀面杖,面团在案板上“咕噜噜”转,不一会儿就擀成张圆饼,薄得能透光。 “火别太大,”张奶奶往灶膛里添柴,“烙得金黄酥脆才好吃,别烙糊了,小宝不爱吃带糊点的。” 傻柱的呼噜声从东屋传出来,震得窗纸都颤。远娃媳妇笑着说:“傻柱哥睡得真沉,昨儿说要早点起磨斧头,这都快天亮了。” “让他睡,”张奶奶往饼上刷油,“他昨儿帮着糊鸡棚到半夜,累坏了。等饼烙好了,我去叫他。” 院里的鸡开始打鸣时,三大爷背着布包在院角转悠,手里捏着个小本子,借着晨光数篱笆上的牵牛花。“总共开了二十七朵,比昨儿多三朵,”他在本子上记,“按这速度,到月底能开一百朵,够编个花环给槐花戴。” 槐花背着书包从西屋出来,辫子上别着朵新开的牵牛花。“三大爷,您数花呢?我帮您数吧,我眼神好。” “不用,”三大爷摆摆手,“我这是在做植物生长记录,将来能写篇论文。你快准备准备,一会儿要去河滩,别忘带画板。” 槐花:“早准备好了!我还带了新颜料,傻柱叔给我买的,十二色的,比彩虹还全。” 饼刚烙好,傻柱就打着哈欠从屋里出来,眼角还挂着眵目糊。“好香!”他凑到锅边,伸手就要抓饼,被张奶奶拍了下手。 “洗手去!”张奶奶把饼往竹篮里装,“烙了三十张,够你们去河滩吃的。远娃,把鸡蛋装上,我煮了二十个,每人俩。” 远娃从屋里拎出个布包,里面装着风筝线轴、水壶,还有小宝的弹弓。“都准备好了,自行车也擦干净了,能载仨孩子。” 小宝举着风筝冲进院,风筝尾巴上的铃铛“叮当”响。“爸!我能坐在车后座吗?我要举着风筝跑,让它在院里先飞一会儿。” “别闹,”远娃媳妇给小宝脖子上套了个小水壶,“路上再飞,院里树多,别挂树上了。” 弟弟背着个小书包,里面装着他的画纸和蜡笔。“姐,我能跟你共用画板不?我的小画板太小了,画不下河滩的沙子。” 槐花:“行啊,我画风筝,你画沙子,咱一人一半。” 许大茂举着手机在院里转圈拍:“家人们看这装备!三十张葱油饼,二十个鸡蛋,还有纯天然风筝,这趟河滩之旅绝对硬核!点赞破万,我给你们直播吃沙子……哎别打我!”傻柱笑着踹了他一脚。 出发时,太阳刚爬上墙头,把院里的影子拉得老长。远娃骑着自行车,后座载着小宝和弟弟,槐花坐在前梁上,怀里抱着画板。傻柱扛着斧头跟在旁边,说要去河滩砍点柴火,许大茂举着手机小跑着,镜头对着自行车拍。 “家人们看这阵容!”许大茂喘着气喊,“远娃哥带娃,傻柱哥开路,我负责记录,这组合能出道不?” 路上遇见不少街坊,都笑着问:“去河滩玩啊?替我给孩子们带个好!” 李奶奶拄着拐杖站在胡同口,手里拎着个布包。“槐花,给你这个。”她把布包塞给槐花,“我孙子小时玩的万花筒,能看见好多花,你在河滩上照照,比真花还好看。” 槐花举着万花筒看太阳,里面果然转出片五颜六色的花。“谢谢李奶奶!比我的颜料还好看!” 到了河滩,风一下子大起来,吹得人头发都飞起来。小宝举着风筝跑了没两步,风筝就“呼”地飞起来,带着铃铛“叮当”响,直往云彩里钻。 第(2/3)页